近日,廣東工業(yè)大學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楊志峰院士團隊梁賽教授課題組通過構建多模型耦合的綜合分析框架,揭示了全球食品貿易對甲基汞相關健康風險的影響。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形式發(fā)表于《細胞報告-可持續(xù)發(fā)展》(
甲基汞是一種神經毒性化合物,主要通過膳食途徑攝入。食品貿易被認為是食源性風險傳播的重要途徑,但其對全PG電子球甲基汞相關健康風險的影響仍然未知。
研究團隊基于前期構建的全球海鮮甲基汞濃度數據庫以及全球膳食甲基汞暴露評估模型,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等資助下,成功構建了一個集食品貿易模擬、健康風險評估和復雜網絡分析于一體的綜合框架,揭示了全球食品貿易對甲基汞相關健康風險(以胎兒智商損失值表示)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膳食甲基汞暴露導致胎兒智商值下降1.9×107點,其中38%隱含于食品貿易,且主要集中在4%的貿易流中。食品貿易能有效緩解全球1.3×106點胎兒智商損失值,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中東和北非地區(qū)。此外,盡管一些進口食品隱含較高的甲基汞相關健康風險,但它們對進口國居民造成的健康風險低于本地同類食品。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PG電子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郵箱:。
SEL 菌根介導假說是否能夠解釋植物-土壤反饋的生物地理格局?以同種負密度制約為例
FoAR 基于平格型地圖對中國城市現(xiàn)存歷史街區(qū)的空間尺度效應解析——以泉州古城東西街區(qū)為例
中國農業(yè)大學科研團隊提出作物種植結構優(yōu)化新理論,助力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Engineering